这一天计划去晋祠,出门时酒店主动送了我们一份伴手礼,居然是一瓶陈醋,这可太山西了

开车到了晋祠停车场,地图显示车位紧张,到了里面确实停满了车,好在找到了车位。
到大门还有一段路要走,这里的出租车排了超长的队
排长队的出租车
一路上不少山西特产,有很多冰箱贴,但老陈醋冰淇淋真的震撼到我了,最终还是没鼓起勇气尝试
老陈醋冰淇淋
老陈醋可乐

晋祠博物馆



到了门口,晋祠这个导览真的想好好吐槽一下,对于我们第一次来游玩的游客,它完全没有任何指引,还非常容易误导。
首先它叫自己晋祠博物馆,如果不是事先了解过都会以为是晋祠里面有个博物馆,而不知道晋祠景区叫做晋祠博物馆;小程序里还有一种‘晋祠博物馆+天龙山博物馆’联票。天龙山石窟位于晋祠后方,但所谓的‘天龙山博物馆’其实设在山顶,并非传统意义的博物馆,里面有非常著名的天龙山石窟,它购票界面没有提示只能做公交,我们开车到了天龙山才知道博物馆不能开车进!必须要去晋祠前面坐公交车!好在它联票居然能退天龙山的那一半,但还是很难评...

我们在门口请了讲解员,260的精讲。带我们的是一位阿姨,她说她之前就住在晋祠公园这一块,小的时候经常在这一块玩,能遇到这么一位热爱的自己故乡的讲解员也是一种缘分
晋祠分为晋祠公园和晋祠博物馆。我们进门后看到的这一大片都属于公园范畴,面积很大且免费开放,顿时羡慕起太原居民。我们坐观光车直接到晋祠博物馆门口,小红书上看说有人买了晋祠博物馆的票结果在晋祠公园转了一天没走到博物馆就回去了/笑

在车上看到了御花园,非常大,边上是国宾馆,回来后查了一下价格似乎也不贵,
晋祠博物馆大门
一旁的晋水亭
门口的石狮子
门口这对石狮子还蛮精致的,居然是近代作品
第一批文保碑
进门后第一个就看到水镜台,这是动画里孙悟空大战二郎神时变成的小庙的原型,所以有种特别的亲切感
水镜台-重檐歇山顶
水镜台是一座明代戏台,是我国古代集殿、台、楼、阁风格为一体的建筑,戏台下藏有 8 个大水缸作为扩音设备
水镜台匾额


门口的一对铁狮子
明代铸造的,外面涂了漆保护,看着和新的一样

梁上的花纹
雀替

壁画
水镜台侧面
戏台的顶比较特殊,叫做卷棚歇山顶,没有正脊

贵宾席
边上的楼讲解员说是贵宾席,以前的达官贵人看戏的地方
无字碑
再往前是会仙桥
会仙桥
明代烧香的小阁
金人台,这里也是西游记的取景地之一

古称“莲花台”,俗称“铁汉桥”,台四隅各铸铁人一尊,因铁为五金之属,故称金人台。东北隅铁人为民国二年(1913)补铸,其余三尊均为北宋铸造。其中,西南隅铁人铸造于北宋绍圣四年(1097),保存最为完好,代表了中国北宋时期冶铁和铸造技术的高超水平。台中为专供上香所用琉璃香亭。



这尊是民国时期补的,明显粗糙了许多


对越坊

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对越”二字取自《诗经·周颂》:“秉文之德,对越在天。”“对”为报答;“越”为宣扬。“对越”在此意为报答宣扬圣母的功德。“对越”匾相传由明太原县举人、书法家高应元所书,整饬遒劲,宛如山岳嵯峨,棱角俏丽,不可揣摩,被誉为“雄奇之笔”。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


过了对越坊后我们来到唐碑亭

唐碑亭是为保护唐太宗李世民所撰《晋祠之铭并序》碑而建,原为单间建筑,清乾隆年间扩建为三间。亭内碑刻记载李渊父子起兵太原的历史,具有重要政治和书法价值。清代朱彝尊曾在此题诗撰联,1981年进行过扩建维护。碑文开创行书刻碑先河,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二"。


唐太宗像
晋祠铭碑
这是唐太宗李世民遗留下来的唯一真迹碑刻,也是最早出现在碑刻上的行书

唐太宗为什么会在晋祠立碑呢?这可以追溯到公元617年,唐高祖李渊与儿子李世民从晋阳起兵时,曾在唐叔虞祠祈求唐叔虞能暗中保佑,助他们一臂之力。果真,在第二年就攻取了长安,建立了唐王朝。公元646年,李世民重游晋祠。他遥想自己18岁起兵,发迹神祠,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在贞观廿年正月廿六日,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亲撰铭文,写下了这通代表他晚年政治思想主张和绝妙书法的千古名碑。唐碑的碑身高1.95米,宽1.2米,厚27厘米。李世民一生酷爱王羲之的书法,这篇碑文中有的39个“之”字,书写风格,毫不雷同,是仅次于《兰亭序》的行书杰作。

乾隆年间刻的复制碑
另一侧的为复制碑

出了唐碑亭后我们到了关帝庙,来晋祠的路上和讲解员聊起我们这趟去了关林和解州关帝庙后她主动提出带我们去一趟原本讲解不带的关帝庙

威灵显赫
右墙上的壁画
墙上的壁画也很是漂亮
中间的关帝像
左墙上的壁画
隋朝年代的古槐
殿外有一颗隋朝年代的古槐,非常之大,而且茂盛,完全不像是1400岁的老者

昊天神祠

主要由关帝庙、玉皇阁、三清洞组成。原址起初仅有关帝庙,清乾隆六十年(1795)改建,将唐叔虞祠西的玉皇庙、三清殿迁移于此,形成现有布局。因本祠奉祀主神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故名“昊天神祠”。

钧天乐台
出来后我们在看这坐戏台,名为钧天乐台,是祭献给关帝用的,也是非常的华丽

清乾隆年间创建。前部为三面开敞的歇山卷棚建筑,后部为单檐歇山顶,结构简练,雕绘精细,为祠内清代建筑代表。 “钧天”取自《列子·周穆王》:“王实以为清都紫微,钧天广乐,帝之所居。”旧时每年正月初八,民众在此向关帝献戏。“钧天乐台”匾为当代著名考古学、古文字学家张颔大篆所书。

戏台一旁的古树



梁上的壁画和雕花
戏台内的对联


栏杆上的浮雕

如天之平

之后我们到了唐叔虞祠,讲解员先带我们到了一旁的小屋里介绍了一下唐叔虞的生平事迹

殿内元代彩塑
唐叔虞像


台下两位大臣的神态十分生动,感觉都看对方不顺眼
门外的简介
重修汾东王庙碑记

非常漂亮的鼓石

离开唐叔虞祠前往圣母殿前要经过一座献殿,这座献殿可不简单,它是金代建造的
它是存放献祭给圣母娘娘贡品的地方,四面通风,可以防止贡品腐烂,堪称天然空调
献殿
顶梁上的字迹
始建于金大定八年(1168年),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重修,1955年用原料按原式翻修

殿内侧面一览
蜀柱
五铺作斗拱
献殿对着的就是圣母殿
圣母殿









圣母娘娘


网红比耶龙










周柏

周柏,又名双节柏,齐年柏,卧龙柏,原为两株,植于祠内朝阳洞七十二圪台前左右两侧。其左树在清道光初年因病已被当地居民砍伐,现只剩右株,即圣母殿北侧苗裔堂前。
古柏齐年为晋祠三绝之一。高18米,胸围8.23米,胸径2.62米。向南倾斜约45度,其前部被撑天柏所支撑,为西周所植,2001年经C14交叉定点消除误差法对该树树龄进行了科学测定,认定树龄为2600到2990年之间。

一旁有块碑

在圣母殿的右边是难老泉
难老泉

俗称南海眼,晋水源头,为晋阳第一泉。“难老”之名取《诗经·鲁颂》:“永锡难老。”泉水长流不息,出自断层岩,终年恒温17度,晋祠三绝之一,“难老泉声”为晋祠内八景之一。难老泉亭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550-559),明嘉靖年间(1522-1566)重建。亭为八角攒尖顶,斗拱昂嘴虽已改为明代手法,但间架结构保留北齐风格。亭内悬挂傅山先生题写的“难老”匾,被誉为“神奇之笔”,晋祠三大名匾之一。

谁也无法阻止人类往水里投硬币的信念
“难老”匾
“晋阳第一泉”匾
泉水流出后有个水潭,潭中间建有一道石堰,石堰上有十个孔,其中,三个孔的水流向南方,七个孔的水流向北方,用一条“人”字形的石坝分开,这便是流传千古的“三七分水”。在潭中还有一座石塔,名为“张郎塔”,又被称为“中流砥柱”。
三七分水与张郎塔
据讲解员说这“三七分水”还有一段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难老泉水是晋祠地区老百姓生活的命脉,除日常生活用水外,还用于灌溉农田。为此,晋水南北两河的村民常常为争水而发生械斗,每次械斗就会造成人命事故,后来有人告到了官府,由官府出面调停。官府便想了一个馊主意。在难老泉边放置了一口大油锅,锅底燃烧柴火,待油锅沸腾时投入了十枚铜钱,代表十股泉水,哪一方有人能从油锅中捞出几枚铜钱,哪一方便可分得几股泉水。参加争水的南北两村村民面面相觑,默然不语,气氛十分紧张。就在这时,北村闪出一位青年,十分的勇敢,他跃入油锅,一气捞出了七枚铜钱,而后便壮烈牺牲了。
于是,北村就永远分得了七股泉水,而南村只分得了三股。这位青年是花塔村人,乡人称他为张郎,北村人民为了纪念张郎的功绩,就把他的侠骨埋在中流砥柱的下面,起名叫“张郎塔”。解放前,北村的都渠长一直都由花塔村张姓人担任。当年为纪念张郎而建的石塔至今屹立在晋水源头的清潭中,永远向人们讲述着这个悲壮、英勇的故事。

流入水潭的水龙头
很多人排队摸水龙头

也是一颗古树

这两株高大挺拔的毛白杨,位于古老的晋祠圣母殿南面,称为将军杨。均为20世纪30年代冯玉祥将军联合阎锡山倒戈蒋介石时来晋祠所栽。也有传说是由陈毅元帅所栽。一东一西,相距31米。东株树高32米,胸围2.76米,胸径0.88米。枝下高达15米,冠幅东西20.3米,南北20.6米;西株胸围2.63米,胸径0.83米,树高和东株一样,枝下高17.5米,冠幅东西16.7米,南北21米。这两株树枝叶参天,高大雄健,凡到晋祠的游人,无不站在树下仰望一番,随之发出赞叹。树龄约100年,为二级古树,也属于名木。

子乔祠
最后讲解员带我们来到了子乔祠
子乔像

北魏孝文帝时,定“太原王氏”为全国四大姓之一;唐太宗李世民建立“氏始制”,将“太原王氏”定为全国五大姓之一,有“天下第一王”之称。
天下第一王,开族始太原,避乱徙琅琊,辅弼显乌巷,就禄迁咸阳,修德居固始,开疆建闽国,传业
铭槐堂。漂泊去南洋,祖德亦流光。
太原王氏,自太原开族立姓之来,承前启后,一脉相承。几度播迁,遍及神州,衍派海外,名扬全
球。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支英才辈出,百世绵延的名门望族。

讲解到这里就结束了,告别了讲解员后我们回头又走了一遍刚才没能细看的地方。晋祠的内容太多了,而且很大,如果没有讲解估计就走马观花一趟,对其背后的历史典故浑然不知。

公输之祠

朝阳洞

八角莲池

文昌宫

逛完一圈我们准备出去了,在路边等待摆渡车,车子很多,很快就排到了。车站一旁有一个楼形式的建筑,回来后查了一下是市楼,应该就是类似《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的那个市楼吧
市楼

始建年代不详,明隆庆元年(1567)重建,清光绪十五年(1889)重修,2007年重建。楼中原祀关帝,又名老爷阁。市楼跨晋水中河而立,下设孔道,上建高阁。旧时,晋祠为太原著名商镇,市楼位于市集通衢,周边人烟稠密,车马云集,为一时之盛。

水榭

似乎是个码头

天龙山

离开晋祠我们就去停车场取车,准备前往天龙山。停车场一次10元,对于晋祠这种大景点来说倒是实惠。
开了一段山路后我们就看到所谓的网红桥(我是真不喜欢这个名字,没错它的名字就是“网红桥”)
云中穿行
回望走过的公路
接下来要去的路
远眺山下

正当我们兴致勃勃地沿着盘山公路沉浸在美景之中,导航显示前面就要左转了,可是一看左边是道闸门,提示只有内部车辆才能进入,这下坏了,这里一个工作人员也没有,完全不知道该怎么进。一旁的告示牌写着自21年起社会车辆不让进入了,需要乘坐公交车入内。早在21年起就不让进了,高德地图居然完全没有提示。
一查地图,天龙山博物馆还要往里走5公里,这要走到什么时候,在我查地图的时候又有两辆车到了闸门口,也是一脸困惑,看来不只有我一人。

时间太晚了,开车回到游客中心再坐公交车进入肯定闭馆了,于是放弃了天龙山石窟。
(写文章的时候查了下天龙山石窟的攻略,发现小红书上还是很少。再次看地图的时候发觉,天龙山石窟其实离闸门很近,当时查的应该是博物馆的距离,被晋祠博物馆搞的以为他们把石窟也叫做博物馆,如果当时下车走过去估计还是能看到石窟的)

一旁的通告

往前走的路景色也还不错,在一个叉路口不知道往哪里走,一旁的小贩看我犹豫不决的样子朝我走来,我还以为他是想给我推销呢,原来他是想告诉我往前走有个观景台,可以看到太原市的全貌。我感到非常感激,并对自己之前的想法感到惭愧。
观景台鸟瞰太原市

远处有个 A 型拱门

前往五台山

下山后我们去车前往佛光寺的酒店,由于我是华住的铂金会员,现在出游基本都是首选华住图省心,本以为佛光寺这么远离城市的地方不会有酒店的,随手一搜看居然有,还是家新开业的汉庭,于是就决定住在这了。

大孟服务区的天桥
高速中途休息,山西的服务区还是不错的,走的时候发现有个天桥可以通往对岸,我还没怎么见到过可以互通的服务区,更别说服务区的天桥了

下高速后还要走一段山路,这条路上大货车非常多,很多还开着大灯,闪他们根本没用,有些近光灯也亮的刺眼,开过这段路后眼睛都不好了,眼底的黑斑缓了好久才好...

终于抵达酒店,下车发觉外面好冷。没想到在这地方建了这么大的酒店,我们的汉庭显得渺小许多。
汉庭酒店
边上很是冷清
卸行李的时候没注意我的袋子还放在车门边上,一关门就听大咔嚓一声,心想坏了,袋子里有我的保持器还有 pocket3 !立马打开袋子,看到保持器盒碎了,还好保持器没事,盒子完成了它的使命英勇就义了。当时看 pocket3 没事,上楼倒视频的时候才发觉屏幕裂了,当时套的第三方的保护壳,壳子反而毫发无损,贴的钢化膜也是完好无缺,就只有里面的屏幕漏液了,晚上看还是只有一小部分花屏,第二天早上彻底没了显示,还好当时买了care,不然就太心痛了。
当时我的心态非常好,并且被这两个盒子的极端表现逗乐了。其实 pocket 的屏幕之前就有些问题了,总是时不时会自己旋转画面,影响不大就一直拖着没修,这下有了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了。如果一切是反过来,我的保持器坏了,估计我的心情也会翻转,就现在试想也有点后怕

再一次感谢保持器盒子同志做出的伟大牺牲!

晋祠官方地图
晋祠360VR全景
太原市园林局园林志

最后修改:2025 年 10 月 23 日
请作者喝咖啡!